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的简单介绍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同时也会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点。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别忘了将本站加入书签哦!

春宫画有什么用?

古代的春宫,用现在的话叫少儿不宜的淫秽图画或者黄色图画,多半描绘的都是男女交合的场面,主要有性教育、性启示,以及激发性兴奋的作用。有两副春宫背后却掩藏着野蛮的性暴力事件,那就是宋代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和《尝后图》。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周薇系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人称大周后的周蔷的同胞妹妹。周蔷二十九岁时病故,早就和姐夫有一腿的周薇又嫁给了李煜,人称小周后。史书载,大周后病重不久于人世之际,见到周薇进宫,便道:汝何日来?那时周薇尚小,未知嫌疑,回道: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可是李煜只知谱词度曲,不知治国,最后被宋太祖赵匡胤灭了国,他和小周后一起做了俘虏。在所有的皇帝之中,赵匡胤应该不算是好色的,他曾将后蜀主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纳入宫中册立为贵妃,却放过了同样是绝色美人的小周后,还封她为郑国夫人,估计他是因为欣赏李煜的才华,才没染指小周后。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去世,其同母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太宗。宋大宗原名赵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时又改名炅,他在位22年,庙号太宗。赵光义就没那么讲仁义了,他继位后,小周后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觊觎小周后的美色已久的赵光义,借命妇要不定期入宫朝觐的机会,强留小周后。这段历史,宋王銍《默记》卷下最早记载在案:“龙兖《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又韩玉汝家有李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六《尤悔》亦有相同记载。

据说赵光义还把宫廷画师召来,将“行幸”小周后的场面进行“写生”绘画,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因宋太宗赵光义死后葬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故云其“熙陵”。《默记》、《宋稗类钞》均未提是否真有此画?而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有明确记载:“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盖后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从诸夫人入禁中,辄留数日不出,其出时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转避之。”

赵光义形象不怎么样,却是一个十足的好色之徒,对于小周后的“行幸”,简直就是强奸。沈德符还云:“此图后题跋颇多,但记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云:‘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明姚士麟《见只编》亦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由此可见,赵光义“行幸”小周后十有八九是真有其事,而且此图也确实存在过。 1127年,靖康之变,金人灭宋,裹挟徽、钦二帝及三千宗室嫔妃公主北归,命运可想而知。宋徽宗的韦妃,也就是高宗赵构的生母,被俘时三十八岁,在金朝被金人凌辱十五年,绍兴和议后才被放回南宋,成为高宗的韦太后。她在金朝,还留下了两个宋高宗的有金人血缘的混血兄弟。因此,元人冯海粟曾在《熙陵幸小周后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意思是,宋朝皇帝强奸了别人的妻子,而他的后代又被金人强奸,真是报应。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南宋军人也施加了性报复。甚至有人还把强奸金后的情景画成一副春宫,题为《尝后图》,意即“尝金朝皇后滋味图”。

明朝大家闺秀都在绘春画,为何明朝春宫画如此盛行?

明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性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而且性爱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其中春宫画是一个突出的表现。春宫画是描绘男女性生活,特别是各种性交姿势的绘画。它最初产于故宫,描写的是春晚的帷幕,故称春宫。

唐代大画家周芳继《春晚秘传》之后,又在宋代看到了这种“秘传画”。元代画家赵孟益也以这种画而闻名。然而,春宫画的广泛流行是在明代,这也是在性禁锢和性压迫的严酷条件下的逆反产物。由于春宫画具有如此强烈的性刺激,其正负效应十分突出。它可以引诱一些人,特别是好奇和模仿的青少年,进入性交的道路。同时,也可用于性治疗和性刺激。直到现在,它还是性治疗的工具之一。当然,它的传输范围应该严格控制。

在中国古代,春宫画具有性教育、性启蒙、刺激性兴奋的作用,具有“抑恶避灾”的作用。古人认为性是肮脏和不洁的。比如,你把春宫的画贴在门上,鬼魂就不敢进去。如果你把它贴在炉子上,你可以避免火灾等。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春宫是用来防火的。晚清时,编撰《双美经》丛书的叶德辉也喜欢用《春宫图》来防止书籍被损坏。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男女交媾的瓷器,叫“压箱底”,也起到了上述“避邪”和性教育工具的作用。所谓“压箱底”有一个秘密的含义。女儿结婚前夕,母亲拿着它给女儿看。第二,古人认为小鬼可以在不打开人的笼子的情况下偷走盒子里所有的东西。随着“按下盒子的底部”,小鬼会躲起来不敢来。

在中国的明朝,春画很流行,甚至连女士们都喜欢在春画中作画。明朝人徐舒也写了一本书,名叫《小知识录》。它说玉山是森林的一个词,官职最高。儿子在县城娶女人,女人漂亮却只有一个,家人一个年轻人。士禄和司城要杀了那少年人,他们的儿子也要转过来。思成习惯了生病。它的媳妇会画画,人物也很出色,明末的春六宫仍然很优秀,春宫画不仅在京津地区很受欢迎,在美丽的江南也很受欢迎。《江南卖夏图》被认为是明代最新的春宫画代表作。当时大约是1640-1650年,设计水平很高,人体姿势画准确细腻,环境描写独特。当然,古代的春宫也分为369个等级。汉代科学家张衡在中国性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揭秘唐朝时的春宫秘戏图:五女一男嬲戏不休

明清时的很多春宫画都是用作嫁妆的一部分,仅仅按照现在的标准视之为淫秽作品是不恰当的。

既然谈到色情文艺,就不能不谈谈春宫图了。毕竟和文学相比,图画更直观更直接,也更能够 *** 感官。那么为什么在宋代以前,各种历史资料上关于春宫画的信息很少呢?这里面大致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春宫图总是不公开的,除非是一些很荒淫的帝王贵族,为了追求极端的 *** ,才会去制作。

二是文字的传播总是比图画容易一些,毕竟春宫画不是什么人都能画的,需要技巧娴熟的画师。

三是即便有画师愿意画,中国到了东汉才出现纸张,更要到五代才发明雕版印刷术,这点也影响了春宫图的传播。

按照明代文人沈德符《敝帚斋余谈》上的说法:

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及齐后废帝于潘妃诸阁壁,图男女私亵之状。……至隋炀帝乌铜屏,白昼与宫人戏,影俱入其中。唐高宗“镜殿”成,刘仁轨惊下殿,谓一时乃有数天子。……至武后时,遂用(镜殿)以宣淫。杨铁崖诗云:“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浴饰波。”……而秘戏之能事尽矣。后之画者,大抵不出汉广川齐东昏之模范,唯古墓砖石中原此等状,间有及男色者,差可异耳。

可见这些春宫画的载体要么是墙壁,要么是屏风,要么是镜子,都不具备便携性、移动性,自然传播的效能也就有限了。

如果非要追溯一下画在纸上的春宫图,那么东汉张衡的《同声歌》大致透露出一些信息来。张衡是个科学家,发明过地动仪,又是个文学家,写过《二京赋》、《归田赋》。《同声歌》全诗是这样的——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莞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芬以狄香。重户纳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根据诗歌的内容,我们倒不难推想,这是一个女人诉说自己花烛之夜的经历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三句——“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这个“列图”到底是列的什么图呢?不好说,虽然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是“列秘戏图也”,但是到底没有像样的资料支撑。好在今天我们能看到公元984年日本人丹波康赖收集中国隋唐以前医学典籍所撰成的《医心方》,上面收录的《素女经》中,描述有素女向黄帝讲述了至少二十四种不同的 *** 姿势和 *** 。由此可见张衡笔下的女子,在洞房之际,和夫君一同观览的正是春宫图。

这位兼具科学家之观察力和文学家之感性的天才留意到春宫图的存在,为我们留下了第一手资料。作为印证,他还在自己的另一篇赋《七辩》中,留下这样一段句子——“假明兰灯,指图观列,蝉绵宜愧,夭绍纡折,此女色之丽也。”

从《同声歌》可以看出,在汉时有可能以春宫图给新娘做嫁妆,以指导夫妻性生活,所以后世也把春宫图称为“女儿图”。我们在这里不妨看一下《聊斋》里头的小故事——

有一个叫郎玉柱的书痴,嗜书如命,昼夜研读,无间寒暑。结果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老婆。他总是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何忧无美妻乎?”果然有一天,从书中出来一个绝世美女,真的就叫颜如玉。两人枕席间亲爱备至,郎玉柱却不懂得如何 *** ,以至于郁闷自己为什么没有孩子,颜如玉笑道:“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有工夫。”

这里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清代李渔所写的《肉蒲团》,在书中,未央生因为妻子玉香从小受到正统的教育而在房事上表现得极为冷淡,因此决定借助春宫画——

未央生见她没有一毫生动之趣,甚以为苦,我今只得用些淘养的工夫,变化她出来。明日就书画铺子中,买一幅绝巧的春宫册子,是学士赵子昂的手笔,共有三十六幅,取唐诗上三十六宫都是春的意思,拿回去,典与玉香小姐一同翻阅,可见男女交媾这些套数,不是我创造出来,古之人先有行之者,现有程文墨卷在此,取来证验。

玉香初次接触春宫画册,马上面红耳赤,立刻要让丫环拿去烧了。后经未央生一再解释说明,玉香再次观看起来——

玉香看到此处,不觉骚兴大发,未央生又经过一页,正要指与她看,玉香就把册子一推,立起身来道,什么好书,看得人不自在起来,你自己看,我要去睡了。

可见, *** 这种事情,有些人可能比较迟钝,有赖于性教育。古代不像现在这样可以在网上获得性教育片子,所以春宫图在这方面发挥的功用不可忽视,不然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明清时代留下来好多春宫画,都是用作嫁妆的一部分了。仅仅按照现在的标准把古代的春宫图视为淫秽作品是不恰当的。

到了唐代呢,流行的房中术的图书中很多就配上各种各样的 *** 姿势的插图,如《大乐赋》就提到了插图本的《素女经》。不过这些图片经过战乱和漫长的岁月,一张也没有留下来。不过我们还是能通过一些后世文人笔记,找到唐代春宫画的蛛丝马迹。

晚明的大画家和大收藏家张丑,一次偶然在太原王氏大姓之家中,见到了唐代著名画师周昉的《春宵秘戏图》,这张图失传已久,此时重现人间,自然让他喜出望外,欣喜欲狂,当即以重金购得,并在自己所著的《清河书画舫》写下跋记:

乃周景元所画,鸥波亭主(元名画家赵孟,擅长春宫画)所藏。或云天后,或云太真妃(杨贵妃),疑不能明也。传闻,画画妇女,多为丰肌秀骨,不作纤纤娉婷之形。今图中所貌,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唇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且肌理腻洁,筑脂刻玉,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抑何态浓意远也!及考装束服饰,男子则远游冠、丝革鞋,而具帝王之相。女妇则望仙髻、绫波袜,而备后妃之容。姬侍则翠翘束带,压腰方履,而有宫禁气象!种种点缀,沉著古雅,非唐世莫有也!

夫秘戏之称,不知始于何代。自太史公撰列传,周仁以得幸景帝入卧内,于后宫秘戏而仁常在旁。杜子美制宫词,亦有“宫中行乐秘,料得少人知”之句,则秘戏名目其来已久,而非始于近世耳。

按前世之图秘戏也,例写男女二人相偎倚作私亵之状止矣,然有不露 *** 者,如景元创立新图,以一男御一女,两小鬟扶持之;一侍姬当前,力抵御女之坐具;而又一侍姬尾其后,手推男背以就之。五女一男嬲戏不休,是诚古来图画所未有者耶。

这个跋记可以说透露的信息是多重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代大画家周昉,他是处于盛唐、中唐时期长安最著名的宗教、人物画家。初学张萱,后自创风格,善画浓丽丰肥的仕女,又极能 *** ,传说郭子仪的女婿赵纵请周昉与韩干为其各画一肖像,并挂于室,郭的女儿观后答称:周昉画出了赵郎的“性情笑言之姿”。而他的佛教造像,如“水月观音”等在当时即被奉为样板,曾称“周家样”。

他极喜爱画女人,画她们弹琴、调琴,托腮、静思,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他的仕女图,“画子女为古今之冠”(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以至于晚唐的仕女画家们几乎都处于墨守“周家样”的阶段,可以说在晚唐的仕女画坛上,他是技压群雄。

这样一位绘画大师不以画春宫图为耻,可见当时的风气了。更值得注意的是,周昉的春宫画在继承中有发展,由单纯的一对男女 *** 发展到五女一男的 *** ,更是题材上的一大跃进。

春宫画的历史久远,最远可以追朔到哪个时期呢?

中国最早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的春宫画可以追溯到先秦墓葬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汉砖也有着大量表现。春宫画是描绘男女性爱生活、特别是各种性交姿态的图画,由于它最初产生于帝王的宫室,描写春宵宫闱之事,所以称为春宫。可是春宫画的广泛流行却在明代,它也是在严重酷的性禁锢与性压迫的条件下发生逆变的一种产物。

春宫画还可以“压邪避灾”

在中国古代,春宫画起了性教育、性激发的作用,同时还能“压邪避灾”。

古人认为性乃污秽不洁之事,如以春宫画贴门上则鬼不敢进,巾灶头上可避火灾等等。《红楼梦》中就有一段文字叙述春宫画作为防火之用。晚清那位编印《观古堂汇刻书》的叶德辉也喜欢用春宫画来防止藏书受灾。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塑有男女交媾状态的陶瓷器,名为“压箱底”。

所谓“压箱底”,一则是秘而不宣,在女儿出嫁前夕,母持之以示女。二则古人认为小鬼能在不开启人们箱笼的情况下窃走财物,有了“压箱底”,小鬼就避而远之,不敢来了。荷壮学者高罗佩曾在《秘戏图考》一书中指出:春宫画不仅是为性指导或消遣而作,而且也被用作护身符。性交代表处于顶点给人生命的阳气,在中国古代,画有性交的图画据说可以驱走代表黑暗的阴气。在中国和日本,甚至人们还把这种画放在衣箱里防虫。

晚明春宫画册非常流行

据高罗佩考证,晚明社会春宫画册非常流行,品种风格各异,而以五色套印的木版春宫画册最为精美。这类画册装裱非常讲究,以二十四幅的册页居多,画面之外皆配以色情诗词。《秘戏图考》中记载了高氏见过的八种画册,即《胜蓬莱》《风流绝畅》《花营锦阵》《风月机关》《鸳鸯秘谱》《青楼景》《繁华丽锦》《江南消夏》等,它们大多产生于从明隆庆到崇祯的近八十年里,而成就最高的精品,制作于万历天启间的二三十年间,这是套色木版春宫画的全盛期,画面纯以线描,气韵生动,清新脱谷,分别用红黄绿蓝黑五色套印,却严丝合缝毫不走样,给人以明洁流畅之感。可以说,它不仅仅是春宫画册中的佼佼者,也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套色木版画的最高成就。

这些春宫画,不仅在内宫、官僚豪绅之家流行,而且在民间坊肆中也十分流行,这是明代的春宫画与前朝不一样的地方。

清代坊间也刊行过大量的春宫画册,但艺术技师与明画不可同日而语,趣味低谷,制作甚远为粗糙。这种精粗雅俗的区别,与士人参与程度的深浅以及画家对性行为的认识和态度有很大关系。

到了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国家颁布法令,纠正社会风气,春宫画随之走向衰微。

日本“浮世绘”与春宫画渊源深厚

从历史发展来看,日本的“浮世绘”和明代的春宫画有密切关系。

“浮世绘”是日本描写民间日常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花街柳巷的爱情、歌舞会演员的倩影与活动,花前月下的吟咏,出游野宴和旅途漂泊等等,都是“浮世绘”的素材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娇媚名会、舞女以及“汤女”都是“浮世绘”的主要角色。

有学者研究发现,不少“浮世绘”的风格和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我国明代春宫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浮世绘”兴起于德川幕府时代(亦称江户时代,1630年至1867年),而17世纪初是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我国明朝末年春宫画广泛流传的时代。日本“浮世绘”早期著名的大师菱川师宣的《绘本风流绝畅衅》,就是按我国的明代春宫画《风流绝畅图》加以模刻的。

春宫画是什么

春宫画是:古代人相较于现代人普遍比较保守,但在贵族与民间却流传着“春宫画”,大部分的人对于这些画片,都存有较为负面不好的想法,但事实上这些“春宫画”却没有我们所想的这样不堪,其实在古代春宫画最主要的用途有三种。

第一个就是“避火”,因为在神话故事中,火神是一个地位极其尊贵,但脾气却十分暴躁的美女,她平时喜欢穿着淡黄色的衣裳,但若是生气的话就会穿上火红色的衣服,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因此人们就在家中粘贴这些春宫画,火神看到之后就会感到害羞而快速离去,借此来避免火灾的发生。

第二个用途是“嫁妆”,由于古时候的人思想较为保守,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并不知道“性”是什么东西。

因此女方的父母在女儿结婚的时候,便会买几幅春宫画当作嫁妆,让夫妻两人依样画葫芦,而春宫画也饱含双方父母“祈子”的寓意。

第三种用途则是作为“门画”,天津杨柳青镇是“文化名镇”,据传在明清时期,当地一些家境贫困的女子在过年期间,会在家中画几幅春宫画拿到集市上去卖,帮忙家中补贴一些家用。

没想到这些画却颇受欢迎,自此以后,过年期间在家中粘贴春宫画就见怪不怪了。也有后人推测,古代人们会将春宫画作为门画,可能是源于“生殖崇拜”,也有谣传表示这些画可以驱邪、避祸。

古代父母会在嫁妆柜里放春画,意义何在呢?

说起春宫图,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赤身裸体、男女交合的不洁画儿。关于春宫图的最早起源,一般认为是汉景帝的曾孙、汉武帝时期的广川王刘去,画男女交接状于屋。春宫,意思就是指太子的宫殿。隋炀帝甚至专门建造了一个“镜殿”,在挂满镜子的宫殿,存放欣赏自己私藏的那些“小黄图”。然而,这些小黄图的用处,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色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代人拿这些画儿,都用来干什么?

用处一:嫁妆

春宫图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婚前启蒙教育。古人性知识匮乏,许多少男少女到了结婚的年龄,还不知道“性”是何物。在父母难以启齿的情况下,春宫图就担当了青年男女的启蒙老师。一般来说,许多父母会在自己女儿出嫁前,偷偷把春宫图当作嫁妆,塞进衣饰里面,由女儿结婚当日带到夫家,叮嘱女儿在洞房前仔细学习,以免新婚之夜闹出笑话。

到了晚上,小夫妻俩就可以按照图画,依葫芦画瓢做那羞羞之事了。古代人甚至专门写了一本《素女经》,书里不仅详细记载了几种体位,还详述了御夫术(如何处理与丈夫的关系),以及房中养生理论,让你为爱鼓掌与欢呼。同时,把春宫画当嫁妆,也寄寓着父母们的祈子多子之意。

用处二:避火

古代人常常在书中或者书柜里放置春宫图画,或者将春宫图悬、贴于室内,其目的据说是为了避火。如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在其所著的《路史》中说:有士人藏书甚多,每柜必置春画一册。人问之,曰:聚书多惹火,此物可厌火灾也。清代学者叶德辉在他所藏的书籍中往往夹入春宫图画,并曰避火。

古代文人家中都有大量的藏书,这些藏书阁之中必定会放入大量的春宫图,目的就是为了防火。由此看来,春宫图最早的时候,被古人当作“避火圣书”,相当于现在的消防工具。

那么,春宫图怎么能起到避火的作用呢?原来神话传说中,火神是一位美女,地位很是尊贵,火神有几十个丫环服侍,个个冷漠无情,翻脸不认人。美女火神有时脾气不大好,特别任性,暴躁起来不管不顾,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后因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神。美女火神平时喜着淡黄色衣服,可是一旦发怒,就会改穿火红衣服,走到哪里,那里就容易引发火灾。于是人们就在藏书阁或书籍中夹放春宫图,当美女火神见到这些令人面红耳赤的图画时,就会羞赧难当而快快离去,珍贵的书籍便能免于火灾。

古代文人视书籍为至宝,为了将书籍更好地保存下来,想尽了一切办法,乃至将此神话传说也列入了保护书籍的办法之一。就连中国著名藏书楼“天一阁”中,也藏有大量的春宫图。你可别以为名扬海内外的天一阁是为了珍藏这些春宫图,NO,它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防火。这种神操作是有特殊原因的,可别闹出笑话。

用处三:门画

中国的春节,素有张贴年画迎福纳祥之习俗,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故早期的年画多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据说,天津杨柳青一带,在明清时期,当地的许多妇女把“春宫图”当作年画在集市上公开出售,没想到还挺受市场欢迎。有市场,就有人干,形成了当地的一项产业。

“杨柳青”是文化名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明清时期,当时有些贫困家的妇女,受艺术氛围的熏陶,也精于此道,善绘春宫画。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到过年的时候,她们就在家里画一些春宫画,然后拿到街上去卖。而春宫画,这一带有浓厚“色情”风格的画作,在明清年代,曾经作为年画的一种,被人们广泛张贴于大门之上。

人们之所以把春宫图作为门画来使用,或许是源于生殖崇拜,祈求多子多福,或许人们赋予了这些图画以特殊神性,用来辟邪、避祸,祈吉纳祥。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考证,这种过年贴“春宫门画”的现象,直到建国后才消失。

用处四:做护书

护书,就是古人用来盛放书信或札、谕、批等重要文件的一个物品,并印有忌辰与万寿的日期,以随时提醒官员注意。在护书里放置春宫图,是文人雅士的一种特殊嗜好。古人这么做的目的,可能也是出于避火的考虑,以免重要的文件被火烧了。

感谢你阅读本文,我们希望我们提供的关于如何看待古代春宫图和的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帮助,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

展开全文